子宫颈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2年全国医师资格考试精选知识点分享 [复制链接]

1#

年全国医师资格考试将于6月13日考试进行,相信这段时间里各位考生都在加紧的复习当中,为了能帮助大家顺利通过考试,京师杏林医学考试网小编为大家公布了本机构出的一些知识点,相信对大家会有帮助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知识点

1.羊水小于ml过少。

2.与病理缩复环关系最密切的是嵌顿性肩先露。

3.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型首选缩宫素静滴。高张型首选哌替啶。

4.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首选在第--产程中注射哌替啶。

5.正常分娩:早产:妊娠28~37周;第--产程:初产妇需11~12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宫口开大初产妇4cm,经产妇2cm,可肥皂水灌肠);第二产程:初产妇需1~2小时,经产妇需数分钟~1小时;第三产程:5~15分钟,30分钟(产后出血ml)。

6.胎头迟迟不人盆,骨盆测量径线最有价值的是对角径。

7.骨产道指真骨盆,分3个平面: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骨盆出口平面,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为60°。

8.枕先露的分娩机制: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肩娩出等--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下降贯穿全程,是胎儿娩出的首要条件。

9.临产开始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用强镇静药物不能抑制宫缩。

10.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指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不应超过2小时,经产妇不应超过1小时;自然破膜或人工破膜、宫缩增强、排便感、胎头拨露、胎头着冠;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是缩短第二产程的关键。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知识点

口腔黏膜

1.角化的鳞状上皮:角化层、粒层、棘细胞层、基底层。

2.口腔黏膜.上皮的细胞分为角质细胞与非角质细胞。

3.口腔黏膜的固有层的基本细胞成分是成纤维细胞。

4.棘层位于基底层浅层,在上皮中是层次最多的细胞。

5.基底层内的基底细胞和深部棘层细胞亦称生发层。

6.口腔黏膜中,固有层有合成和更新纤维及基质的功能,且对上皮细胞的分化具有调控作用。

7..咀嚼黏膜包括硬腭和牙龈黏膜。

8.轮廓乳头有许多染色浅淡的卵圆形小体,称味蕾,有感受味觉的功能。

唾液腺

1.唾液腺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

2.肌上皮细胞具有收缩能力,有助于腺泡分泌物的排出。

3.根据腺泡的形态、结构和分泌物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浆液性、黏液性、混合性3种,所出现的相对频率是区分各大唾液腺的主要特征。

4.唾液腺中,浆液性腺泡在光镜下呈锥体形,基底部较宽,紧附于基底膜上,顶端向着腔内,胞核为圆形,位于基底部1/3处。

5.混合性腺泡由黏液细胞和浆液细胞组成。前者组成腺泡之大部分,紧接闰管;后者呈新月状覆盖于腺泡的盲端表面,又名半月板。

6.唾液腺的导管分为闰管、分泌管、排泄管三段。

7.纯浆液细胞很稀少,闰管和分泌管发育不良,腺泡可直接连于排泄管的远侧小管。

8.下颌下腺是混合性腺,以浆液性腺泡为主,并有少数黏液性腺泡和混合性腺泡。

9.小唾液腺中,舌腭腺、腭腺均属于纯黏液腺。

10.唇、颊、磨牙后区、腭、舌等处是小唾液腺主要的分布

部位。这些部位也是黏液囊肿和唾液腺肿瘤的好发部位。

中医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知识点

五脏

1.心的生理功能包括主血脉、主神志(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主要归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

2.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肺朝百脉,主治节。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和皮,在窍为鼻。肺为水之上源。

3.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4.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5.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调畅情志,对男子排精、女子月经的影响),主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肝藏魂,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

6.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蒸腾气化),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合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

7.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8.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

9.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调节两个方面。

10.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

11.肺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12.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互资三个方面。

13.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关系。

14.肝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制等方面。

乡村执业助理全科医师知识点

腹泻

(一)概述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腹泻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腹泻。

(二)临床表现

1.急性腹泻起病急骤、病程较短,每天排便可达10余次,便量多而稀薄甚至呈稀水样便,便中可有血、黏液或未消化物质,可有腹痛或排便时有里急后重。大量腹泻后,可有脱水、电解质失衡与代谢性酸中毒等。

2.慢性腹泻起病缓慢,或由急性腹泻转为慢性腹泻。每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中可含脓血、黏液或未消化的食物,可伴有或不伴有腹痛,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长期腹泻者可导致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维生素缺乏等。

(三)处理原则

1.感染性疾病根据不同病因,选用相应的抗生素。

2.其他如乳糖不耐受症不宜用乳制品,成人乳糜泻应禁食麦类制品。慢性胰腺炎可补充多种消化酶。溃疡结肠负可以考虑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或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酌情使用)。

以上是京师杏林医学考试网小编为参加年全国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精心挑选的一些常见的知识点(3.2),请大家一定要详细查看,对大家的复习有很大的帮助,更多的学习资料欢迎大家访问京师杏林医学考试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