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猪打针即肌肉注射,在养猪过程中是一项简单而频繁的工作,但是在这简单的工作中却存在着很多技术问题和学问,只有充分掌握好正确的肌肉注射技术和方法,才能打好针,才能起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若部位不正确或注射深度不够,往往会适得其反。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找准部位,给猪打好针。
1注射的主要方法及部位
注射的方法主要有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等几种方法。
皮下注射:吸收较慢,一般5~10min才出现药效。皮下注射用药物一般是容易溶解而没有刺激性的药物,以及各种疫(菌)苗、血清等
皮下注射位置:耳根后或者股内侧(皮肤薄活动性大的部位)
肌肉注射:凡是刺激性稍强或不太容易被吸收的药液,如青霉素、头孢、油剂青霉素、油剂头孢、磺胺类等药液,常作肌肉注射。
注射部位一般是选择肌肉比较丰满的颈部或臀部,但体质瘦弱的猪,最好不要在臀部注射,以免误伤坐骨神经。
优点:吸收较快,仅次于静脉
缺点:注射不正确、或者选择针头不对容易出现脓包。
尤其是成年种猪,而50kg以下的猪却很少出现打出脓包的情况。
原因是因为出现把药水打到了脂肪里而不是肌肉中。50kg以下的猪皮下脂肪比较薄,即使用9号针头也能或多或少的穿透脂肪层而进入肌肉层,肌肉层富含毛细血管药物最终还是能被吸收。猪长大后,脂肪层厚,针头太短导致药物打在脂肪层。脂肪组织中血管和体液很少,细胞排列缜密,药物无法被有效吸收,所以颈部就会出现肿包。长期稽留在脂肪层形成囊肿。成年猪由于脂肪组织比较厚,注射时若选择的针头型号过小,就不能穿透脂肪层,致死注射的药物不能到达肌肉层,而稽留在脂肪层或肌肉层和脂肪层之间,因而成年猪容易形成肿包。可见给猪打针这个小事其实并非小事。
注射方法是在注射部位先剪毛、消毒,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垂直刺入注射部位的肌肉内,抽动活塞未发现有回血,即可注入药液。肌注要求刺入动作轻快而有力,用力方向与针头一致,且针头不要全部刺入,以免因猪的骚动而折断针头。有强刺激性的氯化钙、水合氯醛、50%葡萄糖等药液都不能作肌肉注射。
对于公斤以上的成年猪,针头与地面平行,一般是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食指外侧三根手指宽,距离背中线无根手指宽的竖向区域就是正确的打针位置。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射到血管内,使其迅速生效的治疗技术。一般是抢救危急病猪时常用。输液量大,刺激性强,不宜作肌注和皮下注射的水合氯醛、氯化钙、25%或50%的葡萄糖等药物,可作静脉注射。
注射部位是耳背部的耳大静脉。方法是用酒精棉球涂擦耳朵背面的耳大静脉,使其怒张,助手用手指强压耳基部静脉,使血管鼓起。注射人员左手抓耳朵,右手将抽好药液的玻璃注射器安上针头,以10°~15°的角度刺人血管,抽动活塞有回血,表示针头已刺入血管,此时助手放松耳根部压力,注射者用左手固定针头于刺入部位,以防摇动或滑出。右手拇指推动活塞徐徐注入药液,药液推完后,左手拿酒精棉球紧压针孔处,右手迅速拔针,以免发生血肿。
很多急救药物最好的给药方式就是静脉滴注,比如甘露醇用于治疗保育仔猪的脑炎型链球菌,肌注效果不好,但静脉滴注可以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静脉注射位置:耳静脉,前腔静脉
腹腔注射:多用于仔猪拉稀脱水补充营养。因腹腔能容纳大量药液并有较好的吸收能力,故可一次注入多量药液。但必须是无刺激性的药液,天气寒冷又注入药液量较多时,需将药液加温到38℃~39℃。如果较大的猪,因病致耳部发绀,无法看清血管时,也可作腹腔注射。注射时不宜过紧或偏于前方,以免损伤内脏器官。也不可过分偏于后方,以免损伤积满尿液的膀胱。
1仔猪可提起两后肢保定,较大的猪可绑住保定使其仰卧,呈后高前低姿势。注前先抖动猪后肢,使肠管向前部移,然后剪毛消毒。②注射部位在倒数第二乳头外侧约1-2cm处。针头最好选用细长针头,注射前先将皮向一侧移开点点,再与皮肤呈垂直刺入针头,这样皮肤上的针孔与腹肌,腹膜上的针孔就不在一直线上,可防腹腔感染。扎进去时会感觉有咚的一下,位置基本就对了。针头刺入腹腔后,回抽针心,看是否有肠内容物,若没有即可注入药液,速度不宜过快,注后拨出针头。
猪群发生腹泻后,最怕的就是腹泻严重引起脱水,预防脱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腹腔补液。
选准部位后,局部剪毛消毒后,针头与皮肤垂直垂直刺入2公分,刺入针感无抵触,回抽无气体和液体时,即可缓缓注入药液。
·补铁针
因为新生仔猪颈部肌肉比较薄,补铁时很容易穿透,所以补铁针最好的注射部位是仔猪大腿根部,但是大腿的神经比较多,注射部位不准确可能会引起仔猪瘫痪。
注意事项:
补液所用液体必须是等渗溶液如5%葡萄糖溶液、0.9%的氯化钠溶液,5%的碳酸氢钠,不可用高渗溶液,否则会加重脱水。
磺胺类,油乳剂,混悬液等不能用作腹腔注射。药液宜加热到37度左右。腹腔注射的部位及针头,要做好消毒,防治发生腹膜炎。做好保定,避免针头刺伤肠管及肝肾。
有强刺激性的氯化钙、水合氯醛、50%葡萄糖等药液都不能作肌肉注射
交巢穴注射:用于治疗各种原因的腹泻、麻醉直肠及阴道、减少猪的努责、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用。
多用于超预产期的母猪、产后4天未消炎好的母猪可以子宫颈打开,减少猪的躁动、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用。
通常疫苗免疫都是采用颈部肌肉注射,但是研究发现腹泻疫苗(大肠杆菌疫苗、病毒性腹泻疫苗)才用后海穴注射效果最佳。
注:注射针头宜长针头,注射前先用酒精消毒,针头与皮肤呈垂直平稳刺入,严防针尖朝上或朝下,朝上则刺到尾椎骨上;朝下则刺入直肠内,不仅使注射无效,还损伤了直肠。注射后消毒。
胸腔注射
多用于治疗气喘病、胸膜肺炎,而将某些药物直接注入胸腔内,兼起局部治疗作用;此外,还作猪气喘病疫苗
注射部位在右侧胸壁,倒数第6~7肋间与坐骨结节向前作一水平线的交点,沿倒数第6肋前缘与胸壁成垂直插入细长针头。心肺位置所在,空间小,如位置稍有偏差会导致猪只不治死亡这种注射方式非专业人士请勿操作!
2给猪打针正确的操作方法
2.1打针部位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注射部位一般选择皮薄而容易移动,且活动性较小的部位。无论疫苗还是药物最好注射在颈部耳根靠后,因为颈部表层松软,脂肪层薄,肌肉丰富,易于注射和药物的吸收。但是也有一些是不宜做颈部耳根注射的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选选择打针部位。成年猪打针一定要用保定器,把猪保定好,防止猪跑动中针头在肌肉中运动而造成对肌肉的损伤。
2.2针头型号的选择
不同阶段的猪应该选择不同规格型号的针头,
分娩仔猪(出生—10kg),应该选择12*20的针头,
保育仔猪(10—30kg)的仔猪应该选择12*25的针头,
育肥猪(30—kg)的仔猪应该选择16*38的针头,
种猪(kg以上),应该选择16*45的针头。
2.3注射的深度
选择正确的针头型号才能达到注射的深度,才能使药液进入肌肉组织,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口蹄疫疫苗应该注射2ml进入肌肉组织,才能达到缓慢的吸收,起到良好的效果,若注射到皮下和脂肪组织容易形成肿包。
首先针头一定要长,体重在50kg以上的猪都可以使用12号(针头部长38毫米)的针头,只要不要离耳根太远都能打到肌肉层。kg的猪颈部脂肪层较厚,一般在25—50毫米之间,所以给打住打针位置和针头选择是关键。
对于kg以上的成年猪,一般是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放在耳根处,从猪的耳根处到食指外侧的竖向区域就是正确的位置。
在推注射器的时候有一定的阻力但推进顺畅,注射后猪不会疼的乱跑,注射部位不流液体,才是正确的。
如果注射到脂肪层中,推注射器会感到阻力较大,推进是猪反应强烈,推完后注射部位明显见肿,针口流药液或血水。
还有一种感觉更要格外注意,注射器推进几乎没有阻力,极为顺畅,多为打在脂肪层和肌肉层之间,那样产生的囊肿会很大。
打针的时候千万不要把空气打进去。有时会导致死亡。
以上就是今天我所分享的关于注射的要点方法,大家还有别的注射方法吗?欢迎留言补充!选择对的方法,做对的动作,才能达到你想要的结果。如还有其他不解欢迎下方留言,我会一一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