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三醇软膏治疗白癜风是否有效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这些年国家医改一直强调“强基层”,要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壮大基层医生队伍。经过多年的发展,可以说“强基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老百姓看来,离他们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于是就经常会有一些人在网上给领导留言,表达他们的不满或者是诉求。
卫生室成了空壳,名存实亡
近日,在人民网上,有读者给甘肃省省委书记留言“省内部分农村卫生站名存实亡”。(如下截图)
从留言截图的内容来看,该读者留言的内容有两点:
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不满。
二是农村卫生室名存实亡,设施齐全的村卫生室只有在“领导”来检查时才开门。
上述两点说的是留言者的亲身感受,至于留言者所遇之事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这已经不重要,至少从小编所了解的情况来看,第二条内容所述“村卫生室名存实亡”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而且这也不是近期才形成的,而是有些时日。
同样是在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上,同样是甘肃的读者,在年就已经留言“村卫生室成为空壳”,读者在留言中说到“我们这里是山区,交通不是很方便,虽然各个村己建有卫生室,但是没有卫生技术人员,群众有小病还是跑到镇卫生院去看,很不方便,希望书记把这个问题带到两会上,给我们老百姓个回答。谢谢!”(如下图)
时间已经过去了3年多,看来甘肃省的这种卫生室空置的问题并没有处理得很好,这应该也不是甘肃所仅有的现象。近几年来,广大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建有卫生室、配齐了村医,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由于受经济发展环境的限制、流动人口的影响,偏远山村的村级卫生室建设完成后,就出现了有室无医的“空壳室”现象。
这种“村卫生室成为空壳,变成了一种摆设”的现象当然是大家不愿看到的,不讲资源的浪费,单就整个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与国家三令五申的“强基层”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大家都不认可的问题,那为何还迟迟得不到解决,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错在谁的身上?
“空壳室”的现象原因有四
据中国网转载的《人民*协报》报道,造成“空壳室”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流动人口大、常住人口少,多为老人;二是村医年龄偏大、水平不高,群众不放心;三是医疗环境差,设备不完善;四是经济条件差、村医待遇低。如:距县城80多公里的湖北某山区村,全村户籍人口是多人,实有人口多人,常住人口不足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50%。依靠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药品销售补助等方面为主要收入的村医,收入与支出形成较大反差。如此反差使得有能力的村医另谋出路,委培的村医不愿回村,导致村级卫生室成了“空壳”,发挥不了作用。
核心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小编以为,“空壳室”现象的原因,《人民*协报》报道的原因自然都存在,但还是有点简单,又或者说是只说出了一些表象,而没有挖掘出其中的核心关键。小编以为,核心是地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
这些年,在国家“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的*策指引下,各个地方为了响应上级的号召,纷纷行动,把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已纳入地方卫生健康年度绩效考核重点内容。但是实际效果如何?就如读者留言所述,卫生室是有了,但只是一个空壳,缺医少药,一切的行动只是为了应对上级的检查,这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他们只注重面子工程,一切的工作重点都是为了上面检查,而没有把真正壮大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
写在最后
村卫生室名存实亡,究竟是谁的错?不管是官方所言,还是小编个人看法,都只是一个引子,其中的问题很值得相关职能部门深思。今日把这个话题说出来,只是想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大家对卫生室的这种“空壳”“名存实亡”的现象有什么看法,不妨在文末留言,一起来探讨村卫生室的发展和未来。
来源:红杏e生综合责编:韩明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