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年育儿向未来《ParentsBEST》年度大赏即将拉开帷幕,本文是我们《ParentsBEST》年度人物的第2篇推文。
我们医院儿科主任杨明教授。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带来喜悦,但有的时候,也会带来难题。
比如“超早产儿”,超早产儿指的是胎龄小于28周的早产儿,这类早产儿的救治在医学界属于“高精尖”领域,治疗难度非常大。
我们今天的故事,就从一场“惊涛骇浪”的救治开始。
01
孕25周,Camila在妈妈肚子里实在呆不下去了!
Camila的妈妈43岁,是标准的高龄产妇,这是她第一次怀孕。此前,她的身体因为妊娠期高血压出现了肾衰,肝功能衰竭等严重状况,已经被抢救过两回。
怀孕若是继续下去,大人、孩子都有生命危险。
情况紧急,医院召开了大会诊,来自产科、儿科、麻醉科、实验室、药房等部门细致讨论病情,商定救治和后勤保障方案。
这是一道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选择题……
尽管自己也有生命危险,Camila的妈妈还是想让孩子尽可能在肚子里多呆一天,这样孩子存活下来的可能就大一些,高龄怀上这个孩子太不容易了。直到产科医生告诉她,她没有任何退路:必须现在就剖,中止妊娠,不然宝宝的生命有危险,她才点头答应。而即便是剖,她和宝宝也是九死一生。
新生儿暖台、呼吸机、监护仪、复苏设备、药品……医院最优质的资源快速调动、集结,只为了一个孩子。超早产儿的每个器官系统都有可能都会出现状况,要制定整体的治疗计划,照护各个系统,落实治疗策略。
Camila出生了!孕周25周+4天,体重只有克。
▲克的超早产儿Camila只有手掌大小
医院建院22年以来救治的体重最小的超早产儿,几乎只有一瓶矿泉水的重量。“她太小了,只有我手掌那么大,从产科接过来的第一时间都没来得及量身长,直接就抢救了,救命要紧”,儿科主任杨明回忆当初救治的情景。
02
对于超早产儿的救治犹如闯关。
杨明主任解释说,Camila的各个脏器、系统都是极不成熟的状态,就相当于一个西瓜,瓜瓤还没有长,瓤跟皮还没有分开,根本就是个实心的青果。以前我们救治过一个孕23周出生的孩子,眼裂都还没有完全分化完成,上下眼皮都还没有完全分开。
▲暖箱中的Camila
在NICU,Camila的生命被一系列的精确数字所环绕,能够顺利活下来,她可能经历呼吸衰竭、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感染、持续胎儿循环、喂养不耐受等关口。
“医生每天都必须在从纷繁复杂的临床状况中梳理出最佳治疗方案,在做每一个临床决策前既要反复权衡利弊,又必须当机立断,不容许有任何闪失。”
因为大脑呼吸中枢发育太不成熟了,Camila的大脑一旦没有发出喘的信号,就会停止呼吸的动作,医学上叫原发性呼吸暂停。
所以,要对Camila进行一对一24小时不间断护理。照顾她的护士,就算上个卫生间,都要有人替岗在她的床前照看——
因为可能就在这去卫生间的几分钟里,Camila会出现呼吸暂停缺氧,带着呼吸机的她,会发生气管插管脱开或堵管。Camila能活下来,医护人员要把这种风险降到零,她一分钟都不能离开护士的视线!
03、
超早产儿太精细太脆弱,即使有高超的医术,精细的护理,依然危机四伏。
出生后第12天,因为出生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Camila患上了呼吸机相关肺炎,常规机械通气已经不能维持呼吸,继而改为高频通气模式;
第18天,Camila情况再次出现恶化,需要很高的呼吸机参数支持才能维持氧合的相对稳定,并且伴有明显的腹胀。这是全身性感染造成肠道功能恶化的信号,如果情况继续发展,很可能再次危及生命。
新生儿团队经过缜密讨论,制定了最优化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和营养支持方案,终于,经过团队几天几夜的精心守护,幸运又坚强的Camila再次闯关成功。
在Camila的危重阶段,需要两级医生全天24医院守候;要做X光检查,10分钟内设备就要推到床前;需要化验,实验室人员5分钟内能赶到床旁;一旦发生危急情况,医护人员不管在哪个位置,必须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她病床前……
▲杨明主任(右三)医院儿科团队部分医生
04、
Camila太小了,NICU护士长李艳给我们看了一张她的小衣服照片,才有一支笔那么长。
▲Camila的小衣服
像这么早的早产儿,不适宜的光、声音、温度对他来说,都是不良的刺激。在暖箱里,护士会给Camila戴上眼罩、耳罩,会经常监测环境的噪音指数,一定要控制在60分贝以下,光线过强会给暖箱披上遮光布巾,这一切的都是在模仿她在妈妈子宫里的环境。
这个小小的人,虽然过早的离开了妈妈的子宫,她现在的一切感觉,都对远期的神经系统发育有很大的关系。
李艳说,“在NICU的护理工作,我们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