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医院
宫颈癌和HPV有啥关系?
都说宫颈癌与HPV有关,那感染了HPV就一定会发展为宫颈癌吗?病毒又是怎么一步步导致宫颈病变的呢?感染了HPV,该如何尽早发现有无病变呢?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许许多多的女性。
之前,大家一定已经听了不少妇科医生从临床诊治的角度进行的HPV科普。今天,医院里作为“法官”的病理科医生,是如何对HPV导致宫颈癌相关疾病的过程进行“案例”分析的。
1
“被告人”:HPV
●
学名是人乳头瘤病毒,英文的“昵称”是HPV。作为一名古老的病毒,HPV会感染和破坏人类的皮肤黏膜。虽然人类看不见它们,但是它们一直潜伏在周围环境中,伺机进入感染者受损的皮肤黏膜里进行破坏。
2
“受害者”:宫颈黏膜上皮
●
对于防护不当的女性,HPV有40%的可能会成功地感染她们的生殖道黏膜,尤其是宫颈,因为那里有一个薄弱区,叫“鳞柱交界”。如果她们经常吸烟、或者有免疫力低下等因素,HPV感染成功的机率会更大一些!
3
揭秘HPV的“作案”过程
●
虽然已经成功感染人类皮肤黏膜,但大部分情况下病毒都会在一两年内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掉。所以,首次发现了HPV,不必过于担心。
HPV大致上可以分成两大类,即低危型和高危型,HPV高危型有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十四种类型,其中HPV16和18就是高危组的“明星”成员,致癌能力最强。高危型HPV赖在人体内的时间越长,发生宫颈癌的可能性就越大。
人类的黏膜为厚厚的复层鳞状上皮,病毒往往分成两路入侵:一路在黏膜表面的细胞内发展壮大,制造挖空细胞,然后慢慢向基底层细胞进攻;另一路瞅准人类黏膜破损时机,直接感染底层细胞并融入人类的基因。如果感染持续存在,两路病毒互相配合,最终成功导致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可分为低级别(LSIL,同义词:湿疣/CIN1)和高级别(HSIL,包括CIN2,CIN3及原位癌)。有些病例已经出现细胞异常但不足以诊断LSIL时,病理报告里会出现湿疣样变、不典型鳞化、轻度异型等描述。
为了进一步扩大阵地,高危型HPV唆使基底部的病变细胞摇身变为癌细胞,它们以芽状、迷芽状或舌状的生长方式突破基底膜防线进入到间质中野蛮生长,从而发展成浸润性癌。如果没有被尽早诊断发现,有的癌细胞就会进入了周围的组织、血管或淋巴管,甚至更遥远的地方继续搞破坏,从而造成转移。
4
通过LCT/TCT搜集证据
●
为了了解感染了HPV后宫颈细胞是否发生了病变,病理医生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LCT/TCT)来搜寻被HPV破坏的细胞。
别小看这一个小小的宫颈采样刷,一次采样,就能取到成千上万的上皮细胞,刷下的细胞会被染上红红绿绿的颜色平铺在玻璃片上。在放大了倍的高倍镜“聚光灯”下,藏匿在细胞中的HPV病毒所导致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会被病理医生轻松聚焦,HPV的“作案轨迹”再也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啦!
因为病理医生的眼睛就像一把“尺”,他们在显微镜下肉眼评估细胞核和细胞浆的形态改变,建立了一套精细的分类系统,还给各个类别起了非常专业的名字,从而可以让临床医生捕捉到可能存在的疾病信号。但老百姓们却直呼“高冷”看不懂,那今天就一起来揭秘下:
鳞状细胞
正常(NILM)
胞核、胞浆都没啥变化。目前细胞状态不错。
反应性改变
细胞核轻度增大,但细胞核缺乏异型。这种属于良性,与炎症、放射、宫内节育器或其他非特殊原因有关。
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
细胞核增大达到2.5-3倍,细胞核轻度深染,轻度异型,核浆比轻度增高。这些细胞意义不明确。
非典型鳞状细胞,
不除外高级别病变(ASC-H)
非典型细胞的核浆比进一步增高伴深染,高级别病变不能除外。
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SIL)
细胞核增大达到3倍以上,出现了“挖空细胞”,细胞核有异型。
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
高核浆比,细胞核中-重度深染,异型明显。
鳞状细胞癌(SCC)
细胞高度异型,核深染似煤炭,出现梭形、蝌蚪样细胞及肿瘤性坏死背景。
腺细胞
非典型腺细胞,
非特异(AGC-NOS)
核轻度增大(3-5倍),腺细胞轻度异型,核轻度深染,染色质轻度不规则,胞浆丰富但核浆比增高。
非典型腺细胞,
倾向肿瘤(AGC-FN)
腺细胞排列拥挤重叠,核增大伴深染,偶见小核仁,染色质粗颗粒状。
腺癌(AC)
高度异型的腺细胞排列呈羽毛状、鸟尾状,出现肿瘤性坏死。
LCT/TCT检测与HPV病毒分型的强强联合让HPV难逃法网。
另外,病理科医生还新增了一个好“助手”,那就是与LCT/TCT检查同时进行的P16/Ki67免疫双染检测。它可用于对HPV阳性而细胞学阴性、ASC-US及LSIL人群的分流,对HSIL(CIN2以上)病变具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而且LCT/TCT检查可以定期多次进行,对身体不会造成伤害!
5
病理活检:
对HPV的终级“审判”
●
LCT/TCT相当于是初审,而终级“审判”则是病理活检诊断。为了清晰地看到HPV是如何伤害宫颈组织的,临床活检所切下的可疑组织经过复杂的制作程序,变成一张张病理切片。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被HPV破坏的病变细胞成片生长,常常取代“原著居民”腺细胞,就连刚刚冒头的癌细胞也难逃病理医生的“法眼”。
对于有疑问的病例,常常加做免疫组化标记来协助明确诊断。终极“审判书”——病理诊断报告正式发出,疾病的良恶性和严重程度就基本判别清楚啦。
6
感染了HPV可怕吗?
该怎么办?
●
需要强调的是,感染了HPV并不代表得了宫颈癌。
HPV从侵入人体到导致癌症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需要7-14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内,人类有充足的时间去阻止HPV致癌的步伐!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毫无防备了,也没有必要莫名恐慌。
HPV疫苗的研制和使用,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广泛接种,可以达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同时,定期做好宫颈细胞学(LCT/TCT)联合HPV筛查,就能做到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防、早筛、早诊、早治。
国妇婴病理科
病理科成立于年,历任主任杨秉炎、李静、王进进、张慧娟。在几代病理人的努力下,学科不断发展,诊断水平精湛,技术力量雄厚,档案资料齐全,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利条件。科室是上海市乳腺和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专科病理培训基地和宫颈细胞学质量控制成员单位,设有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点。杨秉炎主任曾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
现有医技人员25名,博/硕士人员占50%,医院的手术、活检、细胞学等各类标本的诊断,每年承担组织学诊断5万多例、细胞学诊断11-13万例,诊断范围覆盖妇科与乳腺良恶性肿瘤病理、不良妊娠胎盘病理。接受全国各地的疑难病理切片会诊,年均例。除常规免疫组化及细胞学p16/ki67双染外,还开展一系列分子病理检测:包括FISH、子宫内膜癌TCGA分子分型、妇科肿瘤90基因、卵巢癌同源重组缺陷HRD、BRAC1/2基因和乳腺癌21基因检测等。
现任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张慧娟系香港大学病理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病理系和分子医学研究所访问学者,先后主持承担十余项国家级、市/局级科研项目。科室重点开展妇科肿瘤诊断与发病机制、胎盘病理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病机制、围产儿畸形发病机制等基础病理和临床病理研究。
文字丨病理科董红岩
配图丨病理科王艳秋
编辑
宣传科鲍歆珂
原标题:《您最关心的HPV问题,医院里的“法官”答疑解惑》